警惕!易燃易爆炸,多发生在8月
今早07时
武汉中心气象台
再次发布#高温橙色预警#
下午14时
全省大部最高气温都在35℃上下
十堰、竹溪及神农架等地
还出现了分散性阵雨天气
阵雨难消暑热
据气象部门预计
今明两天局地高温将冲击40℃
晴热高温天气还将持续到月底
夏季
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季节
每年8月
也是重特大事故发生相对集中的月份
从应急管理部
对近十年重特大事故的统计分析得知
8月的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占比最高
▽
△ 2009年至2018年各月重特大事故起数情况
△ 2009年至2018年各月重特大事故死亡人数情况
持续的高温天气
对危险化学品的安全威胁很大
近期已发生多起危化品火灾爆炸事故
↓↓↓
8月18日早晨,辽宁沈阳铁西区一店铺内的液化气罐泄漏爆炸,事故造成临街居民楼窗户破碎,一途经现场的出租车司机被炸伤。同时,还有8名消防员受伤。据@铁西发布 官方通报:消防队员已送医院救治,生命体征正常,事故原因正在调查中。
8月14日晚,山东省菏泽市鄄城祥瑞化工厂厂房发生火灾,现场浓烟滚滚,消防车紧急赶到现场进行救援。起火原因不详,具体情况以官方通报为准。
据当地民众反映,涉事企业疑似为山东菏泽甄城地区鄄城祥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,其主要产品为蔬菜杀虫片剂、杀虫剂。
多数发生在高温季节呢?
1、温度升高使危险化学品体积压力增大。
热胀冷缩是物体的一般物理现象。容器内部压力增大,若超过了容器所能承受的压力,就会造成容器故障,甚至炸裂。如果容器是敞口,液体膨胀超过其容量就会外溢,发生跑、冒、滴、漏现象。为了防止这种情况发生,除了采取防热降温措施以外,还要按规定的充装系数进行灌装。就气体而言,其膨胀系数就更大了。气体一般都是装在钢瓶里的,随着温度的升高,压力过高,钢瓶就有爆炸的危险。
2、温度升高使液体的蒸发速度加快。
温度越高,易燃液体蒸发越快,液面上蒸气浓度越大,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气体的可能性就越大,火灾爆炸危险性就越大。不同液体的蒸发速度因温度、沸点、比重、压力的不同而不同。易燃液体蒸发的难易程度用沸点来表示,沸点越低,表明该液体的蒸发性越强。有些易燃液体的沸点是很低的,环境温度超过其沸点,就容易发生危险。
3、温度升高加速氧化分解和自燃。
由于受温度、湿度等环境因素的影响,许多危险化学品受热后容易分解,放出氧气甚至氧原子,使其它物质氧化,同时放出大量的热。如果通风不良,热量积聚不散,致使温度升高,又会加快氧化速度,产生更多的热,促使温度继续升高,当温度达到物质的自燃点时物质就会自燃起火。
4、有的放热反应比较难降温、难控温,容易发生超温现象。
5、员工在夏季容易精神倦怠,注意力下降等。
谨记"6措施"
1、仓库要合格
危险化学品仓库应采用不导热的耐火材料做屋顶和墙壁的隔热层,屋檐要适当加长,以阻止阳光射入仓库;
库墙要适当加厚,常开窗,采用间接通风洞,设置双层门,双层屋顶;窗玻璃漆成蓝色或选用磨砂玻璃。
2、分类存放
化学危险品一般分为爆炸性物品、遇水燃烧物品、自燃性物品、易燃固体、易燃和助燃气体、腐蚀性物品、氧化剂等。
对这些物品要分类、分库、分件、分架存放,严禁把各种性质互相抵触、灭火方法不同、容易引起自燃的物品混放在一处。
储存物品时堆垛不可过高、过大、过密,垛与垛之间、垛与墙、柱、屋梁、电灯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,并留有消防通道,不得超量储存。
3、严格控制温度
为仓库设贮水屋面或在仓库屋面上设置冷却水管,气温在30℃以上时喷水降温,使仓库内温度保持在28℃以下。
在仓库屋顶铺石麻袋,能增加屋顶的隔热性能,也可将库房屋顶、外墙和窗户玻璃涂成白色,利用白色对阳光的反射作用,减少辐射热的吸收,达到降温的作用。
根据物品性质和包装情况,还可以在仓库地面上浇井水、放冰块,有条件的安装空调进行降温。有的仓库可在早晚和夜间开窗通风,放进冷空气,中午关闭门窗,防止热空气进入。
4、露天堆场和贮罐要降温
桶装的易燃液体,应放在建筑物内,以防太阳直接照射。在特殊情况下需要临时露天存放的,应采用不燃材料搭建遮阳棚,有时要用皮管定时喷水降温。
贮罐顶部应设置降温装置,在气温达到30℃以上时,开启冷却水泵进行喷淋降温。贮罐也不能装得太满,桶内一般只盛装容积的90%95%,需留出5%~10%的容积空间,这样能防止桶内危险化学品受热膨胀而发生燃烧或爆炸事故。
5、安装防雷设施
危险化学品仓库,一般都设在本单位或城市的边缘地区,与周围的其它建筑物保持一定的距离,这样,仓库周围就形成了空旷地带,容易遭受雷击。因此,仓库要安装避雷装置,以防止雷击而引起火灾事故。
6、加强人员管理
管理危险化学品仓库的人员必须经过安全培训并经考核合格,持证上岗。库管人员要定时对仓库进行巡查,发现问题及时解决,确保安全。
提醒危化品生产、
使用、储运等相关企业
高度重视高温季节的安全生产,
要针对夏季高温天气
安全生产特殊性、复杂性,
认真查找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,
采取切实有效措施,
堵塞安全漏洞,排查整治隐患。
有效防范事故的发生!
❒ 本文来源:应急管理部、央视新闻、江苏应急与管理、湖北气象、微博@铁西发布 、班组安全等
❒ 编辑:张源源